古箏(Chinese zither)傳統(tǒng)的常用演奏手法采用右手大、食、中、無名四指撥弦,演奏出旋律、掌握節(jié)奏,左手演奏法還有在箏柱左側順應弦的張力、控制弦音的變化,以調整音高,完善旋律。箏的指法頗多,右手有勾、托、劈、挑、抹、剔、打、搖、撮等,左手有按、滑、揉、顫等。 古箏的傳統(tǒng)演奏手法到了近代有了新的突破,1953年趙玉齋先生創(chuàng)作了《慶豐年》,解放了左手,曲調上運用復調的手法,采用了左右手交替和多聲部演奏手法,大大豐富了演奏技巧,使古箏的演奏技術得到一個突破性的發(fā)展。
箏常用于獨奏、重奏、器樂合奏和歌舞、戲曲、曲藝的伴奏,因音域寬廣,音色優(yōu)美動聽,被稱為“眾樂之王”,亦稱為“東方鋼琴”。
學習古箏演奏,音準是*重要的環(huán)節(jié)之一,初學者一方面需要接受嚴格的聽覺訓練,能唱準、聽準各種調的五聲音階及七聲音階,同時還需要努力學會古箏的調音方法,逐步做到能自己調音并且準確。這里試以S型二十一弦古箏定調五聲音階為例:
(一)、依照弦序找出第八根有顏色的弦,運用標準發(fā)音器,小字一組a1音作為標準音,通過扳手和弦軸把音調準,此音也就是簡譜D調中的5音。也可通過箏碼向前岳山方向移動使音升高,箏碼向相反方向移動使音降低來調準弦音。但移位時,琴碼要避免直接與面板磨擦,否則會造成碼腳不穩(wěn),反而影響音準。
(二)、依照弦序在十三根有顏色的弦上定出與a1同名的八度和音——a音,此音也就是簡譜D調中的5音。
(三)、從5音唱上行四度音1,依照弦序在第十一根弦上定出d1音,此音也就是簡譜D調中的1音。
(四)、依照弦序在第十根弦上定出5音的上行五度音2,此音也就是簡譜D調中的2音。
(五)、依照弦序在第十二根弦上定出5音的上行二度音6,此音也就是簡譜D調中的6音。
(六)、依照弦序在第九根弦上定出6音的上行五度音3,此音也就是簡譜D調中的3音。
(七)、反復唱準、聽準五聲音階“5 6 1 2 3 5”或“5 3 2 1 6 5”,調準各音程之間的音程關系。
(八)、用八度循環(huán)調弦法,調出D調五聲音階高音組、低音組及倍低音組各弦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