煙臺的鮮美大約可分為兩種:一是大海所賦予的海鮮之美,二是蒼山孕育的鮮果甘甜。這里是有名的水果之鄉(xiāng),起伏和緩的山巒、縱橫交錯的山溪,在溝谷內(nèi)沖積發(fā)育成沙土肥沃的小平原,非常適于果樹生長,一年四季,鮮果不斷:早春的草莓、大櫻桃,夏天的蜜桃、小甜瓜。到了秋冬天更不得了,石榴、葡萄、無花果,山楂、蘋果、萊陽梨……一樣接著一樣,掛滿了枝頭也紅遍了山頭,整個煙臺,儼然是一座水果的天堂。
北緯37度,在這個仿佛盡得大自然的靈氣,匯聚人類文明勝跡的地理坐標上,煙臺“六山一水三分田”的自然地貌和富含微量元素的土質(zhì)注定了她得天獨厚的優(yōu)勢,成為種植果樹的絕佳之處。
煙臺的櫻桃數(shù)福山一帶最為有名。行走在福山,數(shù)不盡的重巒疊嶂,望不盡的綠意蔥蘢,都是那果實盈盈的櫻桃樹。福山有著11萬畝的大櫻桃園,被譽為“中國大櫻桃之鄉(xiāng)”。這里產(chǎn)出的大櫻桃果實個大、晶瑩透亮、色澤誘人,被稱為“春果第一枝”。
中國人吃櫻桃,已經(jīng)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,而傳統(tǒng)的櫻桃果形如珠,晶瑩剔透,是黃鶯鳥喜歡含食的果物,故而最初時叫作“鶯桃”。
據(jù)史書記載,周天子祭祀祖先的時候,就要親手采摘新鮮的櫻桃作為貢品。福山自古以來就種植櫻桃,當?shù)剡€流傳著唐太宗東征時路過櫻桃澗的故事�?上У氖�,我們的櫻桃雖然可愛,但因為果實太小,味道也偏酸,所以在漫漫的歷史發(fā)展中漸漸湮沒無聞。而今人們吃到的大櫻桃,實則都是舶來品。
煙臺開埠后,西方列強在輸出鴉片、掠奪財富的同時,也將許多西方先進的技術帶入了膠東半島,更引進了許多中國本土沒有的果蔬植物。1871年,美國傳教士倪維思越洋而來,他循著福山泥土的芬芳,將一種歐洲甜櫻桃栽到了毓璜頂東南山麓的廣興果園。
這種櫻桃比中國本土的櫻桃個頭大好幾倍,口感更是清甜,于是被叫作了“大櫻桃”。后來,有幾位機敏的果農(nóng)想方設法從廣興果園剪了些大櫻桃的枝條,嫁接在福山本地的小櫻桃樹上,竟然一舉成功,讓這漂洋過海而來的“洋櫻桃”落地生根、開枝散葉,終于有了今天的福山大櫻桃。
在“中國大櫻桃第一鎮(zhèn)”福山張格莊鎮(zhèn)上,每到5月櫻桃成熟的時節(jié),便是滿山滿野的嫣紅,透著一種鮮艷欲滴的美。而有著百年歷史的福山大櫻桃,也因為當代物流的迅猛發(fā)展,走出了福山深閨,紅遍了山鄉(xiāng),驚艷了世界。至于美國傳教士倪維思,他給煙臺福山帶來的不僅僅是大櫻桃,更有大名鼎鼎的煙臺蘋果。
中國古代的蘋果和本土櫻桃一樣,形態(tài)口感上并不是十分出色。煙臺早前種植的本土蘋果,果肉綿軟,果汁也少,都被叫作綿蘋果。仍然是那位傳教士倪維思,他在擴建廣興果園時開始嘗試種植各種西方的果樹,使得煙臺的水果世界終于開啟了新的大門。
倪維思引進西方果樹的初衷,今人已經(jīng)無法知道了。或許,他是為了能在異國嘗到家鄉(xiāng)的味道;又或者,是身為傳教士的他有心造福眾生�?傊斈呔S思的蘋果樹上結出個大皮薄、汁多瓤脆且酸甜可口的大蘋果時,煙臺的老百姓們便從中得到了實惠。幾年間,不斷有當?shù)匕傩胀ㄟ^各種途徑取得西洋蘋果的枝條與當?shù)氐木d蘋果進行嫁接。很快,煙臺芝罘西沙旺、南山一帶便出現(xiàn)了一座又一座蘋果園。
在抗日戰(zhàn)爭爆發(fā)之前,僅僅是煙臺奇山所城內(nèi)收購果品的商行、貨棧就有37家,這些蘋果或是走陸路運往省內(nèi)各地,或是走水路南下北上,甚至轉銷至東南亞地區(qū),煙臺蘋果的大名迅速傳開。
俗話說,中國蘋果看煙臺,煙臺蘋果數(shù)棲霞。在有著“膠東屋脊”之稱的棲霞境內(nèi),一株株的蘋果樹締造了煙臺蘋果的傳奇。這里出產(chǎn)的蘋果,果形圓正,色澤紅潤,外表光滑細膩,口味細脆津純,且果肉硬度大,纖維少,果汁含量在89%以上,總糖量16.4%。只要嘗過棲霞的蘋果,便會覺得平日里吃到的蘋果都是淡而無味的。
誠然,煙臺的櫻桃和蘋果最初都是從外國引進的品種。但是,淳樸的煙臺人卻是用自己辛勤的汗水與不懈的努力,澆灌出了這些甜蜜蜜的果實,也是他們最甜蜜的生活。而在大櫻桃和蘋果之外,煙臺還有一種土生土長的“水果名流”—萊陽貢梨。
古老的《詩經(jīng)·晨風》篇里說“山有苞棣,隰有樹檖”,這“檖”就是指梨樹。世界上梨子的種類有四種:原產(chǎn)于我國的白梨、秋子梨、沙梨和外國的西洋梨,而萊陽梨則是白梨的一種,是地地道道的中國物產(chǎn),更在明清年間成為皇家貢品。
萊陽梨又被稱作萊陽茌梨,曾有人認為,這里的梨樹是明清時期從茌平(今山東聊城茌平區(qū))移種培育而成。但萊陽市梨文化研究會的專家們卻考證出,茌平一帶在明清時期并沒有大量種植梨樹的記載,僅有的一些老梨樹樹齡也很小,而萊陽現(xiàn)存最老的梨樹卻有著三百八十年的樹齡,即便放之全世界,也稱得上是“梨樹王”了。
萊陽境內(nèi)有五條大河,在日夜的流淌沖刷中淤積成一片廣闊的油沙地。這種細沙土壤升溫急、散熱快,晝夜溫差大,使得梨樹在白天的光合作用中可極大地獲取糖分,而晚間的低溫又減少了消耗,加快了梨子糖分的積累,使得萊陽梨比一般梨子的含糖量要高出許多,滋味甘甜如飴。
正宗的萊陽梨,果實碩大,但綠色的表皮卻有些粗糙,布滿了褐色的“小雀斑”,看起來“顏值”并不高。但這些斑點是梨果呼吸的氣孔在生長過程中細胞木質(zhì)化所形成的,因為它們的存在,使得萊陽梨即便采摘下來,離了樹枝,仍能繼續(xù)進行光合作用,積淀糖分,那份最純正的滋味,真可謂是其貌不揚、其心如玉。而這獨屬于萊陽梨的特性,也恰如忠厚質(zhì)樸的煙臺人:不求浮華,只存真誠。